作者:中國傳媒大學 孫小咪
我們的車初駛到村口時,三三兩兩的村民正提著大小不一的袋子從河邊走過來,當天正好是趕集日,他們趕集回來,看到我們露出了樸實的笑容。下屯村是廣東省審計廳對口幫扶的貧困村,駐村干部帶領著這里的貧困戶們正講述著別樣的審計故事。
尋根:審計人的初心與使命
廣東省審計廳對下屯村進行對口幫扶是有著一定的歷史背景的,這里是中國共產黨首任審計首長——中華蘇維埃臨時人民政府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任主任阮嘯仙烈士的故里。今年恰逢阮嘯仙烈士誕辰120周年,對于審計人來說這個村落、這個時間點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李坤是廣東省審計廳駐下屯村的一名審計干部,今年是他來到下屯村從事扶貧工作的第3年。對于這個村子,他有著不同于其他單位扶貧干部的感情?!皝淼饺顕[仙烈士的故里開展扶貧,審計人員是帶著感情來的。雖然剛來的時候了解到扶貧壓力很大、要求很高,但是把扶貧工作做好是我們審計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p>
李坤正在給記者介紹下屯村的扶貧情況 廣東財經大學李俏靜/攝
李坤的搭檔張爭明是廣東省審計廳駐下屯村的另一名審計干部,年輕的他已是一位“老扶貧”,今年已經是他駐村扶貧的第6個年頭了。對于掛職扶貧干部來說,一般是每3年一個周期,而張爭明之所以目前處于“超長待機”狀態(tài),還源于他在上一輪扶貧審計工作上取得的豐碩成果。2013至2015年期間,張爭明在東源縣白礤村進行駐村扶貧,成功帶領白礤村貧困戶實現(xiàn)了脫貧增收。2016年初,張爭明完成扶貧任務回到審計廳,廣東省審計廳黨組考慮到他在扶貧工作上有經驗、有成效,就安排他到下屯村繼續(xù)掛職,張爭明絲毫沒有猶豫,背起行囊就來到了這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輪的扶貧工作中。
“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闭缛顕[仙烈士曾經寫的這副對聯(lián),新時代的審計人秉持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度責任感,活躍在扶貧前線,展現(xiàn)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腳踏實地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的堅定決心,也體現(xiàn)了紅色精神的綿延與傳承。
思路:把準基礎設施建設脈搏
在下屯村開展扶貧工作的難點,關鍵是在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李坤告訴記者:“村莊的面積為26.86平方公里,而村民聚居的地方很小,只有不到1平方公里,其余都是山,村外有一條東江,江對岸是鎮(zhèn)區(qū),只能通過渡口乘船過去。”文章開頭提到的趕集村民就是通過渡船到對面的鎮(zhèn)上去的。正是由于與外界聯(lián)系存在很大的不方便,導致了下屯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晚、困難多。
要致富,先修路。下屯村目前的主環(huán)路是10年前修建的,只有3.5米寬,體型較大的車輛幾乎無法相向而行。今年,道路擴建的項目已經立項,“將在原道路的基礎上將路基擴至7.5米,其中路面硬化6.5米,并且采取措施盡量減少駕駛風險,這樣汽車相向而行就通暢了,等到了明年,村外的路也會修通?!睆垹幟餍判臐M滿地告訴記者。
作為阮嘯仙烈士的故里,扶貧的審計干部還特別注重加強烈士精神文化宣傳,目前村里以“嘯仙”命名的基建項目包括阮嘯仙書院、阮嘯仙故居和嘯仙小學,其中前兩項正在建設和修葺當中,廣東省審計廳發(fā)動市級審計機關為村里這兩個項目籌措資金;“嘯仙小學”早已經投入使用,前期引入捐贈資金60萬元對其進行修繕,成為本村教育扶貧的重要支點之一。扶貧的一大關鍵問題就是“扶智”,加強村里貧困戶子女的教育,張爭明說:“在接受免費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每學年還有3000元的生活補助,上了大學的孩子每學年補助7000元,基本保證了沒有一個小孩子因為貧窮而沒有書念?!?/p>
醫(yī)療扶貧上,扶貧干部一方面為村民搭建和聯(lián)系好的醫(yī)療資源,落實了全村66戶貧困戶免繳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的政策,協(xié)助貧困戶通過新農合、大病救助保險以及眾籌等方式解決醫(yī)療費用的問題。村民阮立強是典型因病致貧的家庭,妻子患尿毒癥多年,每個月需要2000多元的治療費用,而家里就只有兒子一名主要勞動力。扶貧審計干部駐村后,盡量幫忙爭取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耙郧巴ㄟ^新農合只能報銷60%,現(xiàn)在能報銷91%。此外,我們還利用財政支出、社會捐助和眾籌來的資金來幫忙減輕他們的壓力。”
住房保障上,在原宅基地基礎上進行危房改造的貧困戶可以拿到4萬的補助資金,對于一些沒有宅基地的五保戶就統(tǒng)一安置進周轉房中。張爭明介紹:“在66戶貧困戶中,已經統(tǒng)一安置了19戶,還有17戶貧困村民將被安置在正在修建的周轉房里。兩年完成了36戶的安置,占到50%以上?!?/p>
正在建設中的下屯村養(yǎng)老院 廣東財經大學李俏靜/攝
通過各項扶貧工作的開展,張爭明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萬事要成功必做以細”,只有沉下心來,把扶貧當成自己的事業(yè)來做,搞清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哪里、矛盾在哪里,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打通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經驗:精準與長效雙管齊下
十八大以來的扶貧工作有很多新的亮點,既要確保精準,又要追求長效,張爭明對這一點有著深刻體會,“以前由于貧困戶多,一般都按類別進行幫扶,效果往往不理想,而現(xiàn)在強調精準扶貧,不僅要求找準窮根,幫扶措施也要更有針對性。”下屯村一共有66戶135個貧困人口,所謂找準窮根就是對這些貧困戶對象進行條件識別,比如是否具有勞動能力。在這一標準下,下屯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23戶74人、無勞動能力的五保戶有26戶、低保戶有17戶?!鞍逊鲐殞ο舐鋵嵉骄唧w的數(shù)字、家庭甚至個人,有利于扶貧措施能夠起到‘靶向治療’的作用,對貧困問題實現(xiàn)精準打擊。”
此外,扶貧工作還不能僅僅停留在脫貧的階段,必須注重長效機制,在防止返貧的同時實現(xiàn)致富。在扶貧干部的帶動下,下屯村的村民聯(lián)合種植百香果近60畝,還啟動百畝皇帝柑基地、千畝櫻花苗圃基地建設,培育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李坤補充道:“還要對于一些本村特有的資源,例如以阮嘯仙烈士為主的紅色資源、客家的古色資源還有地理環(huán)境上的綠色資源,通過基礎設施的配套,讓它們具備發(fā)展鄉(xiāng)村生態(tài)紅色旅游的條件,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根本的發(fā)展之計。”
正是受益于精準又長效的扶貧機制,村民阮國文才實現(xiàn)了人生的重要轉變。據(jù)扶貧干部介紹,以前的阮國文游手好閑,時不時游蕩在違規(guī)與犯法的邊緣,家中還有一老一小需要照顧。自從審計廳的扶貧干部駐村以后,他們了解到阮國文的情況,就把他定為了重點扶貧對象?!胺至藥桩€百香果地給他,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收入,現(xiàn)在他還養(yǎng)羊、養(yǎng)蜂,收入大大提高,我們又幫他申請了危房改造補助基金,動員他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新建房屋,今年春節(jié)前他和家人已經搬進了新房,還安裝上了空調,孩子目前在嘯仙小學念書。”
認可:外來人變自家人
在與張爭明交談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他兩只鞋子的外側分別有著大小不一的一個洞,洞的邊緣分布著細細的毛邊,還能清晰地看到襪子,顯然鞋是磨破的。在問到他每天工作的日程時,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每天一般是六點一刻起床,在鍋里熬上粥之后,就去村子里到處轉,和村民閑聊上幾句?!蓖ㄟ^日復一日的,張爭明在將近三年的時間里幾乎用腳丈量過下屯村的每一寸土地,也正是這種貼近村民、想村民之所想、真正從村民需要出發(fā)開展扶貧的態(tài)度獲得了村民的認可。村民親切地喊他“小張”或“張”,時不時邀請他去家里吃飯、閑聊。
張爭明的鞋子上磨出了破洞 中國傳媒大學孫小咪/攝
剛剛來到下屯村駐村時,村民難免會對初來乍到的扶貧干部心存芥蒂,對于制定好的規(guī)劃不愿主動配合。在如何轉變村民的態(tài)度問題上,張爭明有著自己的心得:“在與村民的溝通中,一是要把自己當成本村的人,換位思考;第二就是要切實解決問題,做成了一兩件大事后,貧困戶就會敞開心扉,由‘要你脫貧’轉變?yōu)橹鲃拥摹乙撠殹?,后面要做的就是協(xié)助他們去實現(xiàn)?!?/p>
像李坤和張爭明這樣的扶貧干部出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得到貧困戶們認可的同時,對家庭的虧欠和愧疚也與日劇增。駐村扶貧后,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村里,回家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李坤的兩個小孩大的6歲,小的只有5個月,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實在太少。張爭明駐村6年,很多時候是小孩來到村里看他,當被問到小孩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爸爸在農村工作時,他說:“我自己是農民孩子出身,我的孩子的根也是農村的,他來了之后很容易就能和村里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他來看看我的工作環(huán)境也好,能讓他更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p>
所謂傳承,大致就是如此吧。父輩到子輩,前人到后人。在阮嘯仙烈士精神的帶動和影響下,一批批的審計人正以無限的熱情、飽滿的斗志不斷加入到扶貧攻堅的道路上來,而更多的貧困戶在不久的未來也必將過上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