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事務的繁雜,過年的感覺日益平淡,不象小時候那樣天天念叨。只是每到年關之時,還是會想起家鄉(xiāng)那老宅院,想起忙年的親人,想起豐盛的年飯,想起我的童年。
上世紀六十年代,幼時的我生活在鄂西南的一個小山村,一家子九口人,在農村屬于典型的家大口闊。那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飽飽地吃幾天有肉有菜的大米飯,最盼望的就是可以不做任何事無憂無慮地玩幾天,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件新衣服或一雙新鞋子。在大部分的時間,這只是奢望,只有過年,這些才可能如愿。因此,過年成了我一年中最大的向往。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年了,殺豬宰羊,灌香腸,薰臘肉,舂湯圓面,攤綠豆皮,做甜酒(米酒)。臘月二十左右,生產隊進行分余糧錢(即年終分紅),領了錢糧,大家開始置辦年貨。我們家是缺糧戶,只能靠出售年豬和山羊的收入來置辦年貨,年貨主要是吃的和用的東西,如煙、酒、糖、雜食、海帶、粉條、面條、水果、蔬菜及寫春聯(lián)的紅紙、敬亡人的冥紙等之類的物品。同時,家里開始炒葵瓜子、南瓜子、苕果子、高粱泡子,打黃豆、橡子豆腐,做一些點心之類的東西。在江南,臘月二十四是小年,生產隊會放假半天,父母會回家忙年。隨后,生產隊會安排人在魚塘打魚,挖藕,有時會殺一頭退役耕牛分點牛肉給每家每戶。之后每家每戶開始“打堂塵”(即大掃除),晾曬、清洗衣服被子或購買新衣服。臘月二十八晚上,家家戶戶就要開始洗臘肉、香腸,做魚糕、蒸肉、扣肉,炸苕元子,煮豬頭肉并敬灶王爺。臘月二十九,父親就會在我和幺姐的協(xié)助下,寫出一幅幅對聯(lián),扎一個紅色紙燈籠。
除夕那天,我們會早早起床,放一掛鞭,然后催促母親打面糊,我和幺姐配合父親將春聯(lián)貼在大門上,還在堂屋內各房間門前也帖上對聯(lián),大門上貼上福字、屋內各房間門上都倒貼上福字。臨近夜晚,我和哥哥姐姐們會將紅燈籠點上煤油燈,掛到大門前,頓時,滿目都是紅色,家就在一片紅紅火火的喜慶之中了。
除夕夜,母親變著法兒,整出一桌子的豐盛菜肴,一般是十碗或者是十二碗,待敬亡人、燒冥紙、放鞭炮后,一家人圍八方桌而坐,爭著述說積壓在心中許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而且專揀高興的說,給飯桌帶來陣陣歡聲笑語,消融了一年的勞苦。飯后,穿著一身新衣服的爺爺,坐在上座接受著我們幾個孫子的叩頭拜年,滿臉都是笑容地撫摸著長長的白胡子,然后,給我們幾個孫子一人一塊錢的壓歲錢,我們高興得不亦樂乎。晚飯后,父親會領著我們幾個到已故婆婆、太公、太太等親人的墳上上香、燒紙、放鞭、送煤油燈。送燈回來,我和哥哥姐姐們在道場上玩一會兒后,就會將荷包滿滿地裝著糖果、鞭炮、香煙和火柴,提著燈籠一家一戶地串門找伙伴們玩,總是東家坐一會兒,西家吃倆口,南家喝一碗,北家打倆牌,有時也會陪同伙伴們回到自己家里,熱熱鬧鬧玩上一陣子。年夜晚上,家家戶戶火籠里都燒著準備了一年最大的樹兜子,旺旺的,屋子里暖暖的,大家圍著火籠,吃著各種點心和水果,打著牌,有的家里還會有兩桌牌場子,大人的一桌玩江南一帶流行的花牌,小孩子們則玩撲克升級。臨近午夜,家家戶戶都會煮湯圓或甜酒宵夜。那時候,不過零點是不能睡覺的,叫守夜。我一般宵夜后就會圍坐在火籠旁,聽爺爺講許多關于過年和做善事得到好報方面的故事,聽父母講一年來生產隊里的各種趣聞和來年的一些打算。聽著聽著,我就會慢慢打盹,但看到哥哥姐姐們都沒睡,一想到今兒是過年要守夜,立馬又興奮一陣子,怎么都不肯先睡,每次都是父母牽著或抱著已熟睡的我上床睡覺的。
從大年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好日子,或者說,都是好吃好玩的神仙日子。初一,吃過湯圓或甜酒后,我便隨哥哥姐姐們加入了給婆婆上墳的隊伍中,然后到隔壁左右挨家挨戶地串門拜年;初二、初三,初四,一般都是我和幺姐到舅舅、姑姑、幺幺家拜年;剩下的日子,除了海吃海喝海玩外還是玩,整個年都是輕輕松松、熱熱鬧鬧、喜喜洋洋的。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回家過年的心情不再那么迫切,過年的感覺不再那么快樂,甚至于成了一種無處藏身的疼痛,也許因為沒有了母親??僧斢罕衤暵曧懫鸬臅r候,我回家的愿望還是那么強烈,總想早一點體會宜岳高速已到家門口的感覺,總想再看看故鄉(xiāng)的山水,總想再聽聽熟悉的鄉(xiāng)音,總想再會會兒時的伙伴,總想再陪陪九泉之下的母親。每次一旦踏進了我的故鄉(xiāng),我早已淚流滿面。(吳德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