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那場暴風(fēng)雨,持續(xù)而又兇猛,老家的那棟沒人居住的老屋終于沒能扛住,坍塌了。
老屋倒了,我們一家人心中滿是惆悵,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愫繚繞著我們。于是,我和爸爸決定回去看看。
一大早我便跟隨爸爸坐上了回老家的車,沿途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味道,路邊整齊的大白楊、濃濃的鄉(xiāng)音依然如昨,一切依舊是那么熟悉,只是以前的土坯房、泥瓦房都慢慢地不見了,多了好多各式各樣的小洋樓。
說起老屋,爺爺、爸爸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那里有高高的泥門檻,那老灶,那草鋪的床,還有那窗,都是爺爺當(dāng)年親手做的,老屋的磚瓦是奶奶和姑姑在鄰村一擔(dān)擔(dān)挑來的,墻是爺爺奶奶還有爸爸一起砌的,那個時候老屋的橫梁上總是堆滿了柴火,后院的空地爬滿了瓜藤。那里曾是幾代人的家,既烙下了爺爺?shù)男了?,見證了爸爸的成長故事,也記錄了我童年的一點一滴。那時,我和小伙伴們在這里撿瓦片畫格子跳房子,追逐嬉鬧,曾經(jīng)的歡聲笑語,仿佛就在昨天。
老屋坐落于村莊西頭,來到老屋面前,老屋已面目全非,剩下殘垣斷壁,有一半墻屋頂都被掀了,我拿起相機,調(diào)整角度,按下快門,用膠卷記錄下老屋殘缺的模樣。此刻,爺爺老淚縱橫,爸爸也紅了眼圈,我心中也有種被抽空的感覺,莫名的傷感在腦??v橫。
聽爸爸講,那個時候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一家七口住在三間茅屋里,艱難度日,常常是全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再加上爸爸又是家里的長子,得謙讓著年幼的弟弟妹妹,還要想著為掙工分干了一天活體力透支的爺爺奶奶,爸爸很少吃過一頓飽飯。我想可能也正因為那個時候生活的艱苦,讓爸爸養(yǎng)成了不怕吃苦的精神,才會有現(xiàn)在嚴(yán)謹(jǐn)認(rèn)真的踏實作風(fēng)。因而他時常對我們說,人窮但不能志短,吃苦是一種磨練,人活一輩子就得活出個樣兒來,得對得起那些自己曾經(jīng)吃過的苦。
老屋沒了,曾經(jīng)的土坯房、青磚房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老屋永遠(yuǎn)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