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農村的家庭大都用上了液化氣,但也保留著原始的灶臺,因為田里收獲的黃豆玉米稈、樹上修下來的樹枝等可燃物,灶臺還能發(fā)揮作用,同時還能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能源。這大概符合農村人勤儉節(jié)約的根本吧!
在我眼里,灶臺卻是一把時光的鉤子,能勾起我許多年小時的回憶,至今溫暖著我,也激勵著我。所以,每次過年回老家,我都放下身段,坐到狹小的鍋屋里,往那紅火的鍋堂里添上一把樹枝之類的柴貨,體會一把火映臉龐、溫暖心房的燒灶感覺。
那時,農村經濟條件不好,一年只能吃上兩三頓肉。我們這些小孩子嘴饞,便趁大人不在意,在燒過的灶塘里,放幾只山芋,烤熟了,拿出來吃,同樣吃得香噴噴。至于,灶臺上的吃食,也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經常放學歸來,首先沖到鍋屋(廚房),掀起鍋蓋,顧不得臟兮兮的手,捏起飯頭上晤著的菜,或者是韭菜、或者是豆角,雖是最簡單的菜肴,卻最能消退心頭的饞蟲!
母親不在家時午飯就由我們兄妹倆操持了,做哥哥的我喜歡在灶臺上炒菜,因為這有大廚般的氣勢,可以自由地發(fā)號施令,更易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還可以一飽口福。而妹妹就只能屈居灶塘了。
就拿炒韭菜一事來說吧!最要鍋爆,可妹妹似乎永遠都不能將火燒到最旺,我這做哥哥地總要不停地抱怨,著急時還要“親自”下灶塘添火。等完了,自然要擺上一番功勞:你看看我,又要跑上又要跑下,下次讓你來炒,我的膀子都快酸死了??上Вf是這么說,卻從來沒有“放權”的時候。
至于煮飯,兄妹倆誰都不愿意,因為這最要耐性,所以只能今天我明天她的輪著來了。有時,實在耐不住稻草的慢性子時,會屋前屋后地到處找樹枝,這東西好,省事,不用看,添一把樹枝可以燒好一會,這當間,自己便可以出去耍上一番了。
可結果是,樹枝火爆,常會把飯燒煳了,父母回來后,便是少不了的一頓數(shù)落。但煮飯時也有高興的時候,那便是聽到了鍋里傳出了一聲聲“嗞啦!嗞啦!”的聲響的時候,那是在結鍋巴,也意味著飯要好了。這時心里就好像在久旱之后逢到了甘霖一般,大喊一聲“干湯了!”便跑出了灶塘。
現(xiàn)在,老家很多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唯有這灶臺,能讓我回到從前。(范全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