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審計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舉首,我們就能見到。他們,以一種平凡而真實的姿態(tài)存在著。
那些審計人,在工地上。衣褲上滿是塵土,臉上被火辣的太陽曬成黝黑色,緊攥著測量儀的雙手,被一塊塊磚石刻下數字的記憶。那些記憶里,刻錄有工程量核實的第一手資料;那些記憶里,凝結著他們開展結算審計的汗水;那些記憶里,也成為他們擠干“工程水份”的最直接證據。
有時,他們會在圖紙堆里,雙眼緊盯著某個設計部位,似乎要把這些細節(jié)鐫刻入腦,然后再還原到實體工程中。有時,他們也會被“中標人”包圍著,幾乎喘不了氣,因為他們正在用數字說話、進行攔標價審計,唇槍舌劍中,觸及、削減了“中標人”的利益。有時,他們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十指不停地敲打著鍵盤,熟練地運用著相關軟件,通過決算審計,為工程項目做全面“體檢”,為政府節(jié)約投資贏取話語權。
當新建的高樓立起,寬敞的大道暢通,送水的溝渠成了農民種田幫手……這時,那些審計人就會發(fā)自內心的微笑,在微笑中尋找另一個工地、另一沓圖紙,在那里,他們還會不斷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那些審計人,晚于整個城市入睡。穿著自家的便服,便服上沒有審計的統(tǒng)一標識,但他們心里卻不約而同地都裝有同樣一把尺子——“客觀公正,嚴謹細致”。在寂靜的深夜,沒有了喧囂和紛擾,他們帶著這把尺子,在AO廣闊的空間里編寫出無數的SQL語句,去追蹤國家資金的每一處流向,規(guī)范行為人的每一次財經行為。偶爾,能聽到他們咳嗽聲音,刺破這個城市夜的寧靜。當天色漸亮,城市蘇醒,他們起身揉一揉有些僵硬的脖子,拍一拍有些酸痛的脊背、后腰,隨時準備投入新的審計戰(zhàn)場。他們從容而安詳,讓這個城市的財經脈絡變得明晰而透亮。他們身上的自家便服,被晨曦抹上一層暖黃,變成這個城市黎明中最悅目的色彩。
那些審計人,在鄉(xiāng)村田野里勞作。他們來自附近的審計單位,臉上淌著汗水,褲腳沾滿泥土。他們跋山后的足跡,印入農家土屋,遍訪了“雙聯雙促”村的每個農戶,在奔忙中訪民情、了民意、解民憂。他們盡自己所能,帶種子、送化肥;請專家、送技術;揣薪水、送孤寡老人。在隆冬臘月,他們依然踏雪入村,掄鎬撅鋤,脫下了棉衣、磨滿了手繭,挖出了一口又一口蓄水的堰塘。冬去春來,他們又拿起掃把、鐵鍬,走進農家院落,他們的手推車上,裝滿了“潔萬家”的真情……他們是紐帶、是橋梁,拉近了村民與黨的距離,使村民有了新的目標和希望。
那些審計人,那些支撐著審計大廈一天天成長的人,那些至為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平凡而執(zhí)著地存在于城市的一隅,卻在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永恒的腳印。(皮曉玲)
|